河北沧州戴姓回族

    中华戴氏网 2012年6月14日 中华戴氏网


明清沧州回汉两族的文化认同还引发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——“跳教”。“跳教”是指汉族改信伊斯兰教。据《戴氏宗谱》载:戴姓家族祖先原非回族,始祖戴诚“与一缠头僧(指阿洪)相契”,缠头僧敬佩戴诚济贫之德,增号济贫,以“公利民之心与古教济贫之意同义”为由,劝其“退佛门而人古教”,戴氏从此成为沧州回族望族。明嘉靖年间,在五世孙戴盛合主持、戴鹤群协助下,戴氏在居住地戴家庄修族谱、立族规(嘉靖十一年),修建家族清真寺(嘉靖十三年)和家祠(嘉靖十六年)。家谱记载了戴氏家族从汉族转变为回族的原因和过程,其行文透露出戴氏家族与汉族习俗仍然保留密切的联系。戴氏根据《周室侯爵裔太公封姓图注》和《宋世次图》认为“戴氏及老、乐、皇、华等氏,皆微子十二世孙宋戴公之裔也”,所以族规规定不与这些姓氏通婚。戴氏修建家族清真寺目的是“藉传古教”,满足家族成员的宗教要求;而修建家祠,则是为了供奉迁徙之前的祖先牌位。戴氏家祠名八朗堂庙,当时戴家庄北之开元寺有一名僧人,时常来此化募,得知戴氏先祖原为佛门之徒,后改信伊斯兰教。僧归时得到戴氏施舍。该僧感慨流涕,将化募的财物换成香马纸课,焚香诵经,悼念戴氏先祖。这件事对戴盛合产生了极大的影响,他认为自己修族谱、建清真寺都是为了祭奠先祖戴诚,但是戴诚之前的家族祖先却因宗教不同而无所成祭,因此他和戴鹤群商议在戴家庄后龙港河北岸修建家族祠庙一座,用以祭奠家族的“佛门祖先”。戴氏的特殊经历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回汉两族之间的融合与变通。戴氏既坚守了回族的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,又以变通的形式保留了汉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念,家族清真寺和祠庙的修建使这个家族获得了一种心理上的平衡。
  尽管“跳教”并非一种普遍现象,但有关“跳教”的故事在民间一直流传,回汉两族对“跳教”现象都能宽容接纳,表明两族民众长期共同生活,相互之间存在着沟通和融合的基础。
 


分享按钮>>安徽合肥东七王九大郢新建王氏宗祠碑文
>>戴君胄传略